虎啸龙吟:汲布为什么在司马懿最危难的时候离开他?

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,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控制洛水浮桥,阻断曹爽的归路,再与曹爽谈判。正当司马懿陈兵洛水浮桥,心里跟油煎一样等待曹爽那边的动态时,汲布提出要告老归家,闯荡江湖去,撂挑子不干了。

司马懿非常想留下汲布,但对于这个帮过自己无数次,对自己恩重如山的“救星”,司马懿也不好意思执意挽留。这可是司马懿正需要人手的时候啊,汲布为什么要在此时离开?

第一,老朋友张春华已经死了,少了一个维系跟司马懿关系的纽带。

第二,以前答应帮司马懿训练死士的承诺已经兑现。

第三,汲布看出司马懿可能成为下个曹爽,甚至还不如曹爽。当初司马懿说训练死士只是为了保全家人性命,而现在汲布看到他有更大企图,道不同不相为谋。

总而言之,是时候要离开了。不过汲布绝不是因为看到兵变形势未明朗而贪生怕死才离开司马懿,因为汲布很重义气,是不怕死的。

汲布的品格我概括为“九见”:

见义就申:遇到不平,拔刀相助,所以才有昔日救张春华的往事。

见功不贪:汲布有很多立功机会都淡然面对,知足常乐。

见财不要:以汲布的工作,想发财分分钟的事,但他不愿那样。

见权不媚:身边都是高干,但从不谄媚,不卑不亢。

见弱不欺:奉命追杀徐庶母子,看到徐庶老母年高体衰,护儿心切,实是可怜,就心软放了徐庶母子。

见色不乱:跟张春华始终保持清白关系,情似兄妹。

见忙就帮:司马家凡是有事找他,都有求必应。

见死不怕:宁可自己死,也要对得起朋友、领导。

见纣不助:看到司马懿要发动兵变篡权,就果断离开,甚至划清界限。

作者和编剧塑造的汲布的形象在那个一片肃杀,权谋诡诈的官场就像一点星光,熠熠生辉

虎啸龙吟:汲布为什么在司马懿最危难的时候离开他?